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灵活用工模式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成为众多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用工成本的关键选择。灵活用工平台作为连接企业与灵活就业者的重要纽带,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2017—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连年上升,由3081亿元增长到17251亿元,7年平均增速 26.6%,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灵活用工平台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税收返还清理:破除政策壁垒,构建公平竞争生态 此前,部分地区通过税收返还打造 “税收洼地”,吸引灵活用工平台入驻。这类平台依托政策优势提供低税负方案,虽短期内聚集企业资源,却导致全国范围内税收流失、区域平台竞争失衡 —— 享受返还的平台以低价抢占市场,未享政策的平台则陷入被动。 随着《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落地,各地开始全面清理违规税收返还:一方面梳理地方政府及关联主体的招商引资类财政补贴、返还政策;另一方面对不符合规范的政策坚决废止。这一调整将消除政策红利带来的竞争差异,倒逼平台从 “依赖税收优惠” 转向 “提升服务与核心竞争力”,推动市场回归公平竞争本质。 二、服务价格上调:成本传导下的行业必然调整 税收返还的取消直接改变了灵活用工平台的成本结构。过去,部分平台依靠税收返还降低运营成本,得以维持低价服务;如今政策红利消失,成本压力显著增加。为避免利润大幅收缩或陷入亏损,平台不得不重新制定定价策略,将成本压力部分传导至服务价格。 近期,多地灵活用工平台服务费率已升至 7% 以上,网络货运平台费率涨幅更为明显,部分平台甚至达到 10%-11%。从长期来看,价格上调并非单纯的成本转嫁:一方面,合理定价能保障平台有足够资金投入服务升级与合规建设;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行业摆脱 “低价竞争” 内卷,转向以服务质量、合规能力为核心的良性竞争。 三、涉税信息强制报送:平台合规运营的新要求 2025 年 6 月,《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正式公布,随后国家税务总局配套发布相关公告,明确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 - 31 日,首次向税务部门报送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与收入信息。 这一要求对平台与监管层面均有重要意义:对平台而言,涉税信息报送虽增加了运营成本与管理复杂度,但能倒逼平台规范数据管理、规避税务风险,同时提升企业信誉度,为长期发展夯实基础;对税务部门而言,通过整合平台涉税数据,可精准识别税收违法行为,提升征管效率,进一步构建统一公平的税收环境,助力平台经济合规发展。 四、个税申报规范:灵活就业者税收征管落地 此前,灵活用工平台中灵活就业者的个税申报存在模糊地带,部分平台未按规范执行,导致税收征管漏洞。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实施,平台需填报从业人员身份、收入专项表单,灵活就业者个税申报被纳入明确监管 —— 未来,灵活就业者个税将统一按 “劳务报酬” 类目申报。 这一调整对企业与个人影响双向:企业需强化财务核算能力,精准完成个税代扣代缴,财务成本与管理压力有所增加;对灵活就业者而言,按劳务报酬申报虽可能调整短期税负,但能实现税收征管的公平化、透明化,从根本上保障个人纳税合规,避免后续税务风险。 五、虚假业务退场:监管高压下的行业 “去伪存真” 过去,部分主体利用灵活用工平台开展违法活动,如虚开发票、拆分薪资、洗钱等,通过 “虚假灵活用工” 逃避税收、套取资金,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当前,监管部门一方面加大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查处与曝光力度,严厉打击偷税、虚开发票等行为;另一方面,依托《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平台交易数据被纳入监管视野,不合规交易的隐蔽性大幅降低。双重压力下,虚假灵活用工业务的操作空间持续压缩,逐步退出市场,行业生态得以净化。 六、交易量波动与平台洗牌:行业分化中的优胜劣汰 虚假业务退场直接导致灵活用工平台短期内交易量显著下滑,同时,部分抗风险能力弱、依赖违规业务的平台面临淘汰,行业进入调整期。 但长期来看,交易量回升与行业重塑趋势明确:一方面,社保新规推高企业用工成本,更多企业将转向合规灵活用工以控制成本,叠加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灵活用工需求增长,市场规模有望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合规成为平台生存基础,服务差异化(如定制化用工方案、就业者权益保障)将成为核心竞争力,资源向头部合规平台集中,行业格局迎来优化。 小结 2025 年 10 月起的一系列变革,是灵活用工行业从 “高速增长” 转向 “高质量发展” 的必然选择。短期内,平台、企业与灵活就业者需应对成本、合规等挑战,但长期将推动行业形成更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未来,灵活用工平台需聚焦合规运营与服务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强化合规意识,合理规划用工模式;灵活就业者需主动了解税收政策,保障自身权益。各方协同发力下,灵活用工平台将更高效地衔接人力供需,为经济发展与就业稳定注入持久动力。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知我们,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省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