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30多所高校院所参与
时间:2025-09-12 10:25:24点击量:14次


8月10日,2025年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重大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启幕。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承办,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保障研究》期刊协办,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10余家学术期刊编辑共100余人参加研讨。


当下,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次论坛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险”“社会救助立法”“社会保障改革”“新业态群体高质量就业”“银发经济”等重要议题,立足实践案例,强调多元保障,交流研究成果,探寻改革方向,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


与会专家指出,伴随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当前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面临基础保障适配不足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新业态灵活就业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整体未能及时跟上就业形态变革节奏,与新业态的灵活性、就业场景碎片化、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等特征形成明显脱节。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提出应首先从基础保障机制创新切入,优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伤害保险等保障项目的筹资模式和参保机制;再通过强化制度协同,以“参量改革”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系统集成,强化多层次保障衔接,层层推进适配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最终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构建起更具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大会还设有圆桌论坛与分论坛。圆桌论坛围绕“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概念辨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与平台法律关系、职业伤害保障、失业保险”两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期设立的两个平行论坛也各具特色,“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与医疗保障”分论坛中,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相关问题;“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与职业保障”分论坛里,学者们围绕失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议题展开研究,现场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始终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大量研究课题,是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阵地。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新业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源:央广网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省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