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经济背景下职业属性与平台灵活用工匹配
时间:2025-08-19 10:55:35点击量:8次


零工经济背景下职业属性与平台灵活用工匹配

——基于机器学习的实证分析


焦豪  崔瑜  罗荞


随着零工经济的飞速发展,平台灵活用工模式被广泛推广,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本文选取以职业属性为核心的特征作为输入变量,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3 种机器学习模型,寻找适配平台灵活用工模式的职业属性,评估零工经济下不同职业的平台灵活用工度,预测何种职业将与平台高效匹配,考察用工刚性宽度对平台灵活用工度的影响,探究劳动者对平台灵活用工的选择偏好。本文为政府创造就业机会并制定适宜的就业政策、平台高效匹配劳动力资源、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益借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数字经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为基础,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的变革,改变了劳动力就业形态。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引发各界忧虑;另一方面,零工经济这一新型经济形态的应运而生,为劳动力就业带来了新机遇。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完善多元价值传递和贡献分配体系,有序引导多样化社交、短视频、知识分享等新型就业创业平台发展”,强调了促进灵活就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零工经济是指劳动者利用自身闲置的劳动时间和技能等资源,通过数字平台提供的信息与服务资源,满足社会灵活化、碎片化的用工需求,以提供短期、独立、项目为单位的工作获得报酬的一种经济形式。


零工经济根植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崛起,实现从“雇主+劳动者”传统雇佣模式到“平台+雇主+劳动者”平台灵活用工模式的转变,使得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地点、内容等更加富有弹性,同时具有弱从属性、低技能性、低风险性等特点。数字平台作为一种双边市场的匹配平台,通过算法机制匹配劳动供需方,创造匹配机会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匹配效率。例如,开出租车这一职业通过平台灵活用工模式将乘客和司机连接起来,既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选择,也为数百万司机提供了更多灵活的工作机会。类似地,如今众多家政工作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大量临时性任务以匹配劳动者,包装和装卸工作也可以通过平台提供众多短期雇佣机会来对接劳动者。


可以看出,零工经济模式下的劳动者就业主要依赖于平台上的订单,基于平台的多边互动实现了劳动力供需的灵活化匹配。越来越多灵活的劳动岗位正与平台匹配,为大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岗位,为中国劳动市场创造更深刻的就业效益。目前的研究已经关注了数字平台对创业、就业产生的影响及原因,解释了劳动者通过平台这一中介获取职业机会的过程,但并未深入探讨从哪些职业特征维度出发可以观察平台在零工经济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地,平台更适合哪些职业或劳动岗位的发展?为此,本文将寻找适配平台灵活用工模式的职业维度,评估零工经济下不同职业的平台灵活用工度,预测何种职业将与平台高效匹配,这对创造就业机会、制定灵活就业政策、高效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1)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不同职业对平台灵活用工模式的适配度,拓宽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本文探索职业与平台如何更好地进行匹配的机制和路径,挖掘职业与平台匹配的特征维度,揭示不同职业属性对预测职业的平台灵活用工度的差异化角色。通过分析平台灵活用工的劳动选择偏好,挖掘了劳动者特征与平台灵活用工的内在联系。(3)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职业的平台灵活用工度进行测算,展示了机器学习技术在事件预测方面的潜力和优势,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借鉴。


二、研究主要发现


第一,中国36.69% 的职业对平台灵活用工具有高适配度。职业属性对职业实现平台灵活用工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从属性维度的贡献率最大,技能性、风险性和固定性等维度的影响依次降低。


第二,职业用工刚性宽度决定平台灵活用工度。职业用工刚性宽度越小,越适配平台灵活用工。


第三,劳动者对平台灵活用工具有选择偏好,女性、低学历、中高龄劳动者的平台灵活用工度更高。


三、政策启示


第一,具有低固定性、弱从属性、低技能性、低风险性特点的职业正与平台相结合,这为普通劳动者尤其是底层、弱势劳动者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为推动劳动者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政府应针对低固定性职业的发展减少进入壁垒、简化平台流程、提供政府贷款或补贴来促进相应就业的增长。鉴于弱从属性职业的特点,政府可以推动更加灵活多样的劳动合同形式,以减少劳动者对单一雇主的依赖,增强其经济可获得性。同时进一步明晰劳动标准的相关法规,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加强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遵守相关法规和劳动标准。对于违规行为,及时采取执法手段,保障平台劳动者权益。针对低技能性职业,政府可以通过与教培机构等组织合作,为劳动者提供针对性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为了进一步降低职业风险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针对女性、低学历、中高龄等弱势劳动者,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设立相应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就业支持服务。同时,通过宣传教育,减少对女性、低学历和中高龄劳动者的就业偏见和歧视,营造包容和谐的就业环境。此外,对于劳动成本较高的行业,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如减税政策、提供人力资源培训补贴等。适当鼓励企业采用更灵活的用工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老龄化较高的行业,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指导、技术创新支持以及相关培训和就业机会,以促进中老年劳动力的参与率。对于工作强度较高的行业,政府需不断完善如限制工作时间、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条件等相关法规政策,鼓励企业采取适当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第二,平台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确保平台灵活用工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减少法律风险。另外,平台还需不断完善其匹配算法和机制,根据任务内容、技能要求等匹配合适的平台从业者。对于女性、低学历、中高龄等弱势劳动者,应采取公平性、平等性机制,消除对女性、低学历和中高龄劳动者的歧视,注重劳动者实际的工作价值创造。同时,在劳动成本方面,平台一方面可以考虑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福利和补贴,如交通补助、劳动保险、工伤补贴等,提高劳动者满意度的同时,还增强了平台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优化运营方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有效控制劳动成本。在劳动者多样化方面,通过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关注劳动者健康和福祉、提供技能培训等以吸引中老年劳动力,充分发挥其潜力和经验;在工作强度方面,通过关注劳动者的工作负荷和压力,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相关的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以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第三,劳动者应积极适应劳动市场趋势,不断提升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工需求。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技术,劳动者可以增强自己在平台上的竞争力,降低自身被替代的风险。同时劳动者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的技能、兴趣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策略。此外,劳动者还应该关注自身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确保工作条件安全、健康与合理。总之在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中,持续学习和适应是劳动者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


来源:《经济学动态》2025年第5期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省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