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按规定实施政府购买就业服务,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这意味着,在就业服务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业需要兼顾" 公益 + 市场 "的双重属性。
政府资源向人资企业倾斜
《意见》本质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借助市场化手段解决就业难题。
其实,近几年,国家发布了很多关于“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就业服务”的政策:
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
鼓励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参与就业服务,重点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和高校毕业生就业。
2021年8月,《“十四五” 就业促进规划》
提出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支持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
2022年6月,人社部发布《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
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线上线下招聘、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就业,明确对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机构按规定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2023年8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
政策要求机构规范招聘服务、保护个人信息,并鼓励其参与公益性岗位开发、就业援助等工作。
2024年1月《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中央财政通过就业补助资金支持政府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包括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购买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
2024年12月,人社部等4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
政策提出通过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社会保险补贴等方式,激励机构参与公益性就业服务
以上政策通过资金补贴、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公益性就业服务提供多维度支持。
零工市场运营
又要大火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人力资源公司都适合做公益性就业服务。
政策更青睐以下几类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有政府合作基因:比如参与过公益性岗位开发,或熟悉政府招标流程的企业。
资源整合高手:能串联企业用工需求、劳动者技能培训、区域产业布局的机构。
技术驱动型玩家:擅长AI招聘、职业测评、数据建模的机构。
有社会责任感强:比如专注弱势群体就业(如残疾人、大龄失业者)的机构,更易获得政府资源倾斜。
而能同时拥有上述2条及以上优势的企业,大部分都在做同样一件事情——运营零工市场。
零工市场可以说是“人资服务企业提供公益就业服务”的一个现实案例。
因为,运营零工市场为构建 "公益就业服务产品矩阵"提供了可能。
基础层: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测评等标准化服务
增值层:搭建 "就业服务 + 生活服务" 的社区平台,提供求职、维权、休息一站式服务
线上:建设智能匹配平台,实现 "求职画像 - 岗位标签 - 智能推荐" 全流程数字化
线下:依托“15 分钟就业服务圈”、“30分钟技能培训圈”,零工市场中可以搭建技能培训站,按照市场需求和居民需要,提供项目制技能培训
以上链路,涵盖了劳动者全生命周期的就业服务,也极大发挥了零工市场的功能。
政策的系统性支持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开了 “公益 + 市场” 双轮驱动的新空间。
人力资源服务的价值坐标正在发生改变,现在,正是不错的入场时机!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