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其中,关于就业,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出两个现实问题:
从传统房地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流出的劳动力,如何创造就业机会?
8月份16岁-24岁的年轻人失业率(不包含在校生)达到了18.8%,创下今年新高,如何实现充分就业?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答记者问,提到了扩大就业增长点、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拓宽服务业就业空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4个行动点。
发言内容有一些参考价值,同时也代表了未来市场趋势的可能走向。
一、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吸纳就业效果好的项目加大支持力度。
举个例子,去年国家发改委以工代赈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109亿元,带动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就近就地就业达到29万人,人均创收达到1万元。
近几年,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拓展,重点建设县区,功能设施辐射乡村,这其中就会有很多基层建设的工程项目。
这其中会涉及就业、培训、人才下乡、劳务品牌建设等诸多方面,人力行业的价值发挥将有更大的空间。
二、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造更多知识技能型岗位。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会催生许多新职业和新就业岗位。
比如,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无人机操控员新岗位。
据有关部门测算,现在我国这个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
再比如,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现在中国的总体就业人员不足10万人。
有关部门预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维修和研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103万人。 这些都是很庞大的就业岗位,也是很需要技能人才的岗位。
三、拓宽生活服务性行业就业空间
创新发展服务消费,加快培育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中国现在老龄化程度逐年递增,一定要充分释放出养老、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
以家政行业为例,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约3000万人,而实际上市场需求高达5000万人,尤其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家政服务人员极度短缺。
再比如银发经济,随着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实施,需要解决就业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人力服务在这块的市场规模将越来越旺盛。
四、发挥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统筹多渠道资源加大对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指导地方建好用好公共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平台载体,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为广大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使其能够以一技之长打通就业增收之路。
人资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搭建市场化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体系,提供系统化课程、技能认证以及就业输送服务。
总结下来,就两句话:
政府工程项目、新兴产业、生活服务业将会释放大量岗位,很缺差异化、产业化的人力服务。
职业技能和市场需求极大错配,个人技能的重要性更加突显,需要铁打的技能培训体系,才会有流水的人才供给。
也就说,在就业服务上,“拓岗提技”是人力资源企业可以尝试发力的地方。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