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迎来新发展:灵活用工的崛起,除了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这一必然趋势之外,还有两个大背景。
//个体价值的崛起
管理学家陈春花曾在《激活个体》一书中提出,未来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服从和雇佣的关系,而是平等和合作的关系,这背后实际是个体价值的崛起。
对年轻一代而言,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远远超过对物质的渴望,对雇主公司的环境和氛围往往更为重视。年轻人更愿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他们不愿被束缚在某一个固定的平台上。
优秀人才的稀缺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把个体价值充分利用起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现在,企业可以轻易请到一位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其公司顾问,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决策出谋划策,而每个月只需付出少量的成本。
//共享经济的崛起
技术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变革,创造了一种更为开放的用工模式。以滴滴专车为例,司机只需进行相关注册,入驻平台,滴滴就可以通过技术对司机的绩效、服务进行相应管理,而不需要再投入额外的人工。
例如,借助技术平台,残疾人也能轻易找到工作,即使在家里,也成为一名客服人员。
所以,“灵活用工”也不仅仅是指例如保洁、保安等低层次劳动力,灵活员工正在从基础岗位到高端岗位,从体力到脑力劳动力转变。企业也越来越追求实效性。
不仅是节约成本
而是管理思维的创新
灵活用工最大的优势是降低人力成本。
以空调生产企业为例,夏季为生产线的繁忙季,用工量巨大。然而,四五个月的高峰期一过,工人需求量又极速下降。在成本背后,还有更重要的优势。
首先,是提高市场的响应速度。以共享单车为例,某共享单车品牌曾在一周内计划进入20个城市。而需要招聘的员工类型,涉及运营、维护、维修等人员约为200人,如果由企业自己来招聘,至少花上两个月。然而,在共享单车领域,速度就是一切。如果不能快速占领一个市场,竞争对手就会立马补上。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企业对市场机会的响应速度。
接下来一个优势,则是激活员工。
一家化妆品公司,养了100个专门做广告创意设计的人员。曾经在广告制作上花了几百万,在电视台一打广告就是一年。但是现在阵地转移到互联网了,广告制作时间需要大为缩短,且广告每个星期都要变。
这让公司创始人陷入了困境:除了导致人力成本更高之外,公司还面临创意匮乏,员工活力不足等问题。张建国给出的建议是:把这部分人员“解放”出去,公司内只剩下少量广告创意人员,其他用工需求则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能引入竞争,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
在第12届中外管理人力资本发展论坛上,张建国作了题为《共享经济之下,人才的柔性管理》的演讲,他讲到:这个时代正在从“人力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本管理”转变。
虽是一字之差,却为企业管理者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一是柔性管理,适应外部市场快速变化的能力;二是业务思维,人力资源与业务体系高度融合;三是经营思维,从人才管理转向人才经营。
柔性管理“人才池”
柔性管理又被称为软管理,是一种具有灵活性特点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与刚性管理存在显著区别,在当下的发展环境中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它可以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更多信息关注公众号:河南人才共享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