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三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近40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21年,9万多家工业企业中约44%的企业反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招工难”。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用工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大特征: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总量逐步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0年,规上制造企业平均用工人数由8711万人下滑至6550万人,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3%水平的降幅。
从年龄结构看,制造业劳动力中青年人口占比处于各行业比较的中位数水平。
从受教育程度看,制造业劳动力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比相对较小。
从规模结构看,制造业劳动力总量在各区域呈东、中、西、东北四级阶梯分布。
从年龄结构看,青壮年人口区域分布较为均衡。
从受教育程度看,东部与东北地区人口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亮眼。
由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流动性高,使企业招聘压力增大,企业如何招得到人,招到合适的人,降低招人成本,并提高员工的留存率,成为制造业用工的最大挑战。
据调研,不少企业反映,对年轻高素质人才招人难、留人难,制造业劳动力队伍如果缺乏新鲜血液补充,将难以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制造业员工数量多,进出、异动频繁,请假、调休审批效率低。同时制造业存在生产淡旺季的特点,使企业倾向使用多种混合制用工方式,但这就将要面对:如何管理劳动力类型多样,薪酬结算复杂,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难题。
由于人员流动量大,用工成本如社保、个税等不可避免的不断上涨,导致许多制造业企业生存压力大。同时,制造业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不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未按实际薪资纳税等不合规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那么面对以上现状,制造业应该如何打破当前的窘境呢?
目前,已经有一些制造企业已经尝试了灵活用工的模式。据《灵活用工业务现状与趋向报告》显示: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12.9%)、互联网行业(11.2%)和批发零售业(9.5%)。
1.有效满足业务季节性用工需求
如富土康等以季节性订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企业,必然会受到时间因素波动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成本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当今劳动关系矛盾凸显的环境下,招聘和节约成本成为企业在招聘或雇佣员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灵活用工可以满足企业突增的、周期性的、季节性的人员需求。
2.灵活用工可以提高组织战略的灵活性和高绩效性
特别是企业在调整业务配置和组织结构时,可以迅速有效地完成公司的整合,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程序,使程序符合法律规范。
3.有效缓解雇佣压力
因为企业的经营与效益或多或少都具有不可控性,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以前经营的规律,在变更比较频繁的岗位上,免除正式招聘指标的申请,有效缓解紧急雇佣压力。
4.合理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在灵活用工模式中,灵活就业人员可自由选择社保的缴纳,比如以灵活就业的方式缴纳社保,这就大大缓解了企业在使用人才时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在灵活用工模式中,企业无需付出过多的管理精力,真正做到,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
随着我国灵活用工平台的规范化发展,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使用靠谱的灵活用工平台来让“灵活用工”更加合规便捷!
·汇用薪为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提供共享经济综合服务;
·企业可通过汇用薪平台发布任务、验收、支付,在线查看银行回单、发票等结算凭证。
您身边的一站式灵活用工解决方案服务商
河南首家国有灵活用工平台
更多内容关注 公 众 号:汇融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