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爆发,打破了全球的宁静,一副口罩将人们与生活隔开,一份阴霾把各行各业的发展笼罩。也许时间是最好的解药,在时间的作用下,人们已经慢慢适应了口罩的存在,疫情的防护也成为了生活的常态。但对于行业的生存来说,时间也是被现状所逼正服下的毒药,疫情持续的时间越长,各行各业受到的打击就越沉重,他们也许能够默许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但不能够妥协于这种情况下的步履维艰。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做,将疫情对自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将“危机”化为“转机”,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餐饮业 众所周知,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餐饮企业均无法正常营业,不仅营业收入无法保证,还必须要承担多项成本费用支出,包括房租、人工等固定成本以及储备食材过期的损失等。同时为了防疫,还需购买防疫物资,进一步增加成本支出。而依靠外卖来运营的话,因疫情管控,导致很多订单无法承接,加之外卖平台的高额佣金,所以该效果并不明显。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累计注销了超100万家餐饮相关店铺,茶颜悦色、文和友等也纷纷关店减员,海底捞在2021年关店超过200家。 零售业 疫情期间,由于人们出门少,逛得少,实体零售企业客流量严重降低,用户的购物行为发生变化,我们相信人们未来的购物模式将会呈现逐渐向线上转移的趋势。而疫情期间国家的一系列防控举措,也会让消费者更倾向于非接触式消费,对于传统的线下实体零售企业想要依靠门店获客将难上加难,疫情的存在进一步催化了互联网零售业对实体零售企业的业务冲击。 电影娱乐业 疫情期间,线下场所的娱乐行业受到的打击最为明显的,随着疫情防控意识的增强,人们自觉性的减少外出聚集,而没有人流就没有客源,又何来的收入。而诸如影院、KTV、游戏厅、密室等这类人员接触频繁却又非日常生活刚需的传统娱乐业,房租贵、硬件设施成本高,如果无法持续营收,必然会加剧亏损,最后导致无力承担高额成本,停工停业。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4月1日全国营业影院5408家,较前日减少61家,全国营业率44.98%。 交通运输业 疫情期间,尤其静态管理期间,除必要情况,大部分人都居家隔离,公共交通全部停摆。随着疫情的蔓延,交通运输行业将继续受到冲击。快递行业由于部分封城管控,大批货物囤积或退回,造成运输业的“寒冬”,疫情将给今年一季度乃至上半年的交通运输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网约车行业自然也受到严重影响。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2022年3月,全国网约车订单同比下降29%,为5.4亿单,是2021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旅游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游客从2019年的60.06亿人次下降至30亿人次以下,国内旅游收入暴跌了61.1%。相较于2020年旅游数据的“愁云惨淡”,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与国内旅游收分别增长了12.8%与31.0%,但也仅恢复到2019年的50%左右。 房地产行业 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受到疫情影响的大部分城市售楼处已经关闭,各大开发商纷纷转入线上购房渠道。通过直播、视频等方式,为有需求的购房者介绍项目情况。此外,建筑工地基本停工,土地拍卖暂停,很多房产中介也暂停营业,如果疫情持续影响,许多房产中介门店也会面临关门风险,行业也会萎缩。
疫情虽然让很多行业受挫,但也让很多行业成为新一代的朝阳行业。比如移动互联网、医疗器械、健康理疗、自媒体等。由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将大多的娱乐需求都转变到了线上,比如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短视频观看等,再加上很多短视频平台承接了许多大电影的首映,更是体现出了移动互联网行业在疫情中的独特魅力;再者就是生鲜电商、知识付费、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需求的猛增,这让移动互联网行业成为热中之热。 因此在面对疫情冲击时,各行各业不能陷入到自怨自艾、故步自封的死循环中,企业可以采取“调整战略、管理重构、开源节流、数字转型、灵活用工”五大策略,将疫情对自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此来将“危机”化为“转机”。 一、调整战略:实时跟踪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公司战略 企业应实时跟踪国内外疫情变化,根据疫情防控状况、各地疫情防控政策、国家最新政策、国外疫情变化等情况,及时调整公司经营发展战略。 对于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例如餐饮、零售、旅交等行业,考虑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产品与服务进行转型。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核心在于保住现金流、削减成本,生存下去。聚焦与确保现金流就需要把重要的精力与资金都投向主业与核心业务,减少,暂停、剥离甚至是关停一些非核心业务或是扩张性业务,必须优先保障能够创造正现金流的业务和产品。 二、管理重构:转变管理模式,加强综合管理 加强综合管理,注重员工健康。在疫情影响下,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根基。企业应特别注重员工健康状况,跟踪员工健康动态,才能保障生产与经营的快速恢复。如: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开展疫情防范培训等。 转变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面对疫情,企业需要革新管理理念,加强执行管理,注重管理工作的落地实施;以信息化手段统筹管理执行工作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配套的疫情管理制度体系及监督机制,实现企业内部有序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三、开源节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削减资金成本 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盘活企业资金。 2、加强现金管理,增加现金回流。 3、削减资金成本,实现支出最小化。 四、数字转型: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内部数字化转型 此次危机进一步加快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企业数字转型刻不容缓。一方面,企业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转型打下良好基础。如加快推动云、网、端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水平;加快数字化办公系统的开发进度,推动企业各业务和职能部门数字化进程等;另一方面,推动组织转型,改变组织协作方式。 五、灵活用工:减轻成本压力,提高用人效率 “人力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之中成本最高的项目之一。”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考虑精细化运营和开源节流,而“灵活用工”这一模式,为企业用工提供了更多选择。 1.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管理压力,比如招聘、培训等,即时即用,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各类弹性需求。 2.灵活用工可以缩短招聘周期,缓解企业人力不足的状况。 3.企业也可以基于用人需求的波峰波谷,灵活按需寻找更为专业的人才,提高业务效率。 4.各地政府已陆续出台了与企业灵活用工、劳动者灵活就业相关的税费补贴和保障方案。 通过灵活用工这一模式,企业可以解决用人难题,提高用人效率,减轻成本压力,真正做到专业人办专业事的同时专业的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 据中国人民大学灵活用工课题组等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目前已经有很多行业都选择灵活用工这一模式,比如物流配送行业、家政服务行业、房地产行业等。如果您的企业也有季节性用工、人员零散管理难、费用结算多而繁等问题,都可以选择灵活用工这一模式。
·汇用薪为共享经济灵活用工平台,为企业提供共享经济综合服务;
·企业可通过汇用薪平台发布任务、验收、支付,在线查看银行回单、发票等结算凭证。
您身边的一站式灵活用工解决方案服务商
河南首家国有灵活用工平台
更多内容关注公 众 号:汇融恒生